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情报 > 政策动向 > 用智慧医疗破解“看病难”还有多远?

用智慧医疗破解“看病难”还有多远?

2017/3/3 12:07:20 浏览8843

“为了挂上号,我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了!”“交费的队伍真叫一个长!”“带着化验结果换了一家医院问诊,结果却要求我重新进行化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

“为了挂上号,我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了!”“交费的队伍真叫一个长!”“带着化验结果换了一家医院问诊,结果却要求我重新进行化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采用“互联网+医疗”的智慧医疗是缓解“看病难”问题最具可行性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积极在智慧医疗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但是较之美国、日本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有专家指出,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前提,我国应当采取措施,走出信息“孤岛”,只有互联互通,才能进行数据挖掘、加工,才能研发出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专利技术。

智慧医疗 发展空间广阔

据了解,“智慧医疗”是随着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而出现的,具体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等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曾在医务岗位工作多年、现为北京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孔繁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智慧医疗实际上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系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共享、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甚至在将来还可能代替医生作出临床决策等,可以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卫生信息体系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启动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相比而言,我国近几年才将目光投向智慧医疗领域,但是发展势头强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是缘于政策推动,比如2015年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医疗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使医疗物资管理实现可视化,从而实现医疗智能化。”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下称i智库)高级专利分析师杨青表示。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医疗服务需求,智慧医疗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巨头纷纷涌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医疗行业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专利布局地区。

进步虽快 专利仍有差距

i智库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发展起步于1960年,自1985年进入低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截至20164月,全球在智慧医疗领域的专利族超过

上一篇: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政策,且行且完善

下一篇:助力医疗器械审批,15省简化注册流程

相关推荐

免费咨询电话X
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免费,请放心接听~